在菱鎂生產中,返鹵是一件頭疼的事情,為了處理這樣的問題,有些生產者將硬化固結后的鎂質材料制品浸泡在加入有漂白粉,碳酸鈉和固色劑的水溶液中,浸泡處理24~48h,其理由是能繼續加強水化過程,提高鎂質材料的強度,防止返鹵、泛霜。對此現象濟南鎂嘉圖新型材料開發有限公司作分析如下:
首先泡水破壞了鎂質材料的水化過程,降低了材料的強度,是防止返鹵的無可奈何之舉。因為從電子顯微鏡相圖可以明確的看到未經改性處理的氯氧鎂晶體彼此間不形成網狀膠聯結構,這一點完全不同于水泥的水化,其產物的結構是彼此穿插,粘附在一起。
當制品置于水中時晶體間的穿插和粘附就會被破壞,強度繼而降低,這也是鎂質材料抗水性差的原因。同時也是在鎂質材料中之所以加入磷酸鹽或磷酸,將針狀晶體改變成以葉片狀及膠凝狀、板塊狀、纖維束狀晶體為主,形成晶體的重疊、穿插、連生構成空間結構網以提高5?1?8相的穩定性的理由。因此,未經改性氯氧鎂制品泡水增強是沒有理由的。特別是剛硬化脫模的鎂質材料其強度的形成率僅37.5%左右,泡入水中時MgCl2也溶于水中,更談不上加強水化過程。
有研究曾對菱鎂制品進行水泡處理,然后再對其強度進行檢測評定。制品泡水后,抗折強度大幅度降低,泡水24h,可降低56%,隨著泡水時間的增加,可折強度逐步降低,因此應禁止使用泡水去鹵生產工藝。水溶液加入漂白粉起脫色澄清作用,加碳酸鈉起中和MgCl2的作用,無法提高5?1?8相的穩定性。
泡水的初衷是怕返鹵,其根源是不清楚MgCl2的正確用量,看來不清楚如何防止殘余MgCl2的存在,這是浪費材料(MgCl2)的得補償失做法。泡水增加了工藝的復雜性,增加了浸泡設施的費用和人力,浸泡水的排放增加了二次污染,而且泡水后增加了制品的干燥過程和干燥能耗,加劇了制品使用后的收縮和導致開裂等現象。因此,泡水不是理智之舉。